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领导干部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029F/2022-02727 发布单位: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内容分类: 领导干部解读 成文日期: 2022-04-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市住建局主要负责人解读《2021年度威海城市体检报告》

来源: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时间: 11:55
点击次数:

       4月20日下午14:30,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精致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李瑞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晓东介绍《2021年度威海城市体检报告》有关情况。

  城市体检是从多个维度对城市综合发展状况进行检测评估,以便对症下药、扬长补短,是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基本路径。为支持我市精致城市建设,2019年底,住建部批复我市为全国唯一的“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结合试点任务,2020年下半年,我市在全省首批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并将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写入《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作为持续推进精致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去年9月,我市入选全省首批城市体检试点。10月份,启动了2021年城市体检工作,目前已形成相关成果。从体检结果看,75项指标有6项优秀、65项达标、4项预警,总体达标率94.7%,其中,生态宜居、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5个专项的达标率均为100%,创新活力、安全韧性、健康舒适3个专项的达标率,分别为92.3%、85.7%和80%,上年度城市体检问题指标显著改善。

  本次体检,聚焦市辖区,重点研究城市建成区,包括环翠区11个镇街和文登区3个街道办,收集数据截至2020年底。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以住建部8个专项、65项指标为基础,对个别指标作了调换,并纳入6项上年度体检的问题指标,增加了4项特色指标,形成了“65+6+4”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在数据收集、分析和评价方面,把75个指标拆解到28个责任部门,并以遥感影像等进行补充。综合多方面因素,把指标分为底线约束型、基础标准型、目标对标型三个类别,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达标、预警、城市问题、“城市病”五个档次。在居民主观感受评价方面,通过网络公开调查、乡镇定向调查、线下宣传调查等方式,广泛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408份。首次把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数据纳入城市体检。

  从去年城市体检看,我市城市发展呈现8个特点。

生态宜居优势显著

  18项指标全部达标,其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再生水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为优秀。社会满意度调查显示,市民对该专项打分最高,感受强烈。横向对比,多项指标优势突出。比如,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50.8%,远高于国家、省分别不低于35%、40%的要求。纵向对比,通过精致城市建设,短板指标大幅提升。比如,再生水利用量从2018年1802万吨增加到2020年3271万吨,年均增长34.7%。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10项指标有8项达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分担率”“社区低碳能源设施覆盖率”2项指标预警。从具体指标看,“社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覆盖率”“社区老年服务站覆盖率”“公共数据服务系统接入智慧平台的比例”等指标均为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4.5%,位居全省首位,“完整社区覆盖率”23.5%,“人均社区体育额场地面积”0.52平方米,均位居全省前列。

城市韧性不断提升

  主要衡量城市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7项指标有6项达标,1项预警。其中,“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0.93人,低于全国的1.66人/万车,属于优秀项。“城市标准消防站及小型普通消防站覆盖率”71.85%,未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环翠区建成区边缘和文登区建成区东南部,属于预警项。市辖区建成区内涝积水点全面消除,“城市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45.05%,“人均避难场所面积”2.08平方米,“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覆盖率”87.1%,均属于达标项。

交通设施有序完善

  8个指标全部达标,从路网密度、停车供给、公交设施、慢行系统等方面看,交通设施逐年完善。比如,通过持续推进停车场建设和红色物业,“居住区停车泊位与小汽车拥有量的比例”达到1.11,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从平均车速、通勤时间、绿色出行比例等指标看,通行效率有待提高。比如,“建成区高峰期平均机动车速度”29.6公里/小时,比上年度降低4.4%;“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单程通勤时间”29.3分钟,比上年度增长6.5%;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公交出行比例显著下降,“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64.7%。

城市风貌特色鲜明

  6个指标全部达标,市民满意度高,是我市的优势版块。2016年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我市率先出台《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先后编制城市风貌保护规划、保护名录,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第四代城市设计,建立了完善的城市风貌保护体系。从体检指标看,“城市历史风貌破坏负面事件数量”为零,“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率”100%,“城市历史建筑空置率”8.7%,均位居前列。通过打造“15分钟阅读圈”,“万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达1037平方米,远高于全国平均值331.3平方米。

市容管理更加精细

  6项指标全部达标,市民满意度较高。从具体指标看,“城市门前责任区制定履约率”“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占比”均达到100%,“城市窨井盖完好率”达到99%,“城市街道车辆停放有序性”“城市街道立杆、空中线路规整性”分别为98.4%、88.2%。按照管网监测长度计算,“城市重要管网监测监控覆盖率”达到54.2%。

城市发展均衡包容

  7项指标全部达标,其中“道路无障碍设施设置率”89.7%,新建、改建道路盲道设置率100%;“常住人口住房保障服务覆盖率”“住房支出超过家庭收入50%的城市家庭占比”“居住在棚户区和城中村中的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100%、12.3%和2%,说明住房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5267元,是全省平均值的120.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16,低于全省平均值17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占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例”为29.7%,位居全省第二位。

创新活力日益强劲

  13项指标中有12项达标,1项预警。“城市人口年龄中位数”为43岁,其中环翠区为39岁,文登区为51岁,南海新区老龄化更为突出,达到53岁,属于预警项。“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为2.9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值,“城市信贷结构优化比例”为204.1%,“万人新增中小微企业数量”49.5个,“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数量”118.2个,“万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6个,“万人上市数量”0.07个,均远高于全省均值,说明我市政策有力,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从连续两年城市体检情况看,通过精致城市建设,我市在空间格局管控、人居环境建设、城市风貌塑造、市容市貌管理、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完整社区、城市韧性、创新活力等方面,仍有短板。如,“完整居住社区覆盖度”仅为23.5%;“居住区停车泊位与小汽车拥有量的比例”达到1.11,但分布极不均衡;“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到2.08平方米,高于上海、济南,但社会满意度很低,主要是宣传不到位。

  2022年,我市将继续开展城市体检工作,除了做好住建部规定工作外,将按照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市两会部署,围绕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和推进全域精致城市建设,着力完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各项指标评价区间,探索开展区市层面和小区层面的专业体检,切实把问题短板查实查细,为打造优质均衡的精致城市样板提供科学支撑。

1.调整指标、增加问题指标和特色指标基于哪些考虑?

  构建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是做好城市体检工作的基础。在实践中,各地都是以住建部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调换或者增加部分指标。这次城市体检,调整了2项指标,增加了6项问题指标和4项特色指标。

  替换的2项指标是“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轨道站点周边覆盖通勤比例”,主要是因为我市市辖区建成区没有纳入国家、省、市地表水考核的断面,也没有轨道交通,分别调整为“地表水达到或好于威海水功能区划水质要求水体比例”、“常规公交站点周边覆盖通勤比例”,更符合我市实际。

  增加的6项问题指标,分别是“居住区停车泊位与小汽车拥有量的比例”“城镇新就业人口中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新能源装机占总装机比重”“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每万元GDP地耗”“公共数据服务系统接入智慧平台的比例”。这些指标,都是2020年城市体检和精致城市评估发现的问题指标。剔除重复指标和年度主题型指标,经过延伸整合,剩下这6项指标,全部纳入了今年的指标体系。

  增加的4项特色指标,分别是“自然岸线保有率”“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主要是考虑我市精致城市特色和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的相关需求。

2.保证指标数据收集和评价区间准确性有哪些措施?

  为保证数据准确,依托精致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我市建立了市、区、镇街、社区四级体系,把75个指标拆解到28个部门,以部门数据为主,并以遥感影像等进行补充和校核。

  为最大限度提到评估精准性,综合国家地方标准、国际通用标准、城市发展目标、历年数据演变、对标城市标准五个维度,把75项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进一步细分为三类五档。其中,底线约束类指标10项,基础标准类指标33项,目标对标类指标32项。根据指标数据与评价区间偏差程度,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达标、预警、城市问题、“城市病”五个档次。底线约束类指标若不达标,直接列为“城市病”;超过标准值30%以内为达标;超过标准值30%或者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列为优秀。基础标准类指标超过标准值30%或者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列为优秀;超过标准值30%以内的,列为达标;低于标准值30%以内、30%-50%、超过50%,分别列为预警、城市问题、“城市病”。目标对标类指标超过标准值50%或者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列为优秀;超过目标值50%以内,列为达标;低于标准值50%以内、50%-100%、超过100%,分别列为预警、城市问题、“城市病”。

3.居民主观感受评价结果如何应用?

  城市体检最终结果是综合客观指标评价和居民主观感受评价确定的,居民主观感受评价对客观指标评价起到补充的作用。比如,从主观感受评价看,居民总体满意度评分为89.4分,其中生态宜居专项评分最高,其次分别是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健康舒适、安全韧性4个专项,与客观指标评价趋势一致,与客观指标评价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结合居民主观感受评价,对“城市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社区低碳能源设施覆盖率”3个指标的客观评价结果进行了适当修正。“城市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的客观评价结果为“预警”,但社会满意度很高,市民对城市绿道建设反馈很好,综合评定调整为“达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这个指标,根据住建部技术规定,主要指2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由于地形地貌所限,我市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较少,该项指标客观评价结果为“预警”,但市民主观感受评价为“优秀”,综合评定为“达标”。“社区低碳能源设施覆盖率”没有具体标准,我市也在积极推动社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但市民反映非常强烈,综合考虑,该指标由“达标”调整为“预警”。

4.今年开展城市体检有哪些新思路措施?

  根据工作计划,今年我市继续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今年,将早谋划、早动手,紧扣城市需求,广泛借鉴经验,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和工作程序,把体检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一是,不局限于住建部的指标体系和技术规定,加大特色指标使用比例,因地制宜确定指标评价区间。二是,不局限于市级层面的体检,根据全域精致城市建设需求,探索开展更精准的区级体检,依托红色物业良好基础,在全市选择300个住宅小区创新开展小区体检,争取在打造完整社区和社区精致空间方面先行一步。三是,不局限于相关部门参与,通过各类媒体常态化开展相关科普和宣传,特别是避难场所、消防场站、垃圾分类、绿色通勤、停车管理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让更多市民了解、支持和参与城市体检,让精致威海既能监测、更可感知。

来源:威海发布

2021年度威海城市体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