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务政务与宏观决策 > 政府常务会议解读专栏 > 市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 > 媒体报道

闻“汛”而动,威海各部门吹响应急“集结号”

文章来源:威海日报社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1-09-06 15:18
点击次数:

  9月5日起,威海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威海市水文中心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9月4日23时至9月5日16时,全市平均降水11.7毫米。今年以来,全市累计降水809.9,较去年同期偏多18.5%,较多年同期偏多33.9%。

  据威海市气象台预计,6日全市依然有大雨局部暴雨,沿海6日、7日最大风力可达阵风10级,威海市气象台已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再次迎来大风强降雨天气,威海各相关部门闻“汛”而动,迅速投入到防汛一线。

  严禁大中型水库违规超汛限水位运行

  “根据威海气象部门的预报,强降水可能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灾害。我们9月3日便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水务部门提前做好应对这轮强降雨的工作。”威海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说,本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过程累积雨量大,加之前期降雨频繁且较大,土壤已饱和,水库塘坝基本蓄满,风险隐患增多,防汛压力加大。

  威海水务部门将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会商研判,滚动开展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调度决策和防范应对提供信息支撑。同时,强化水库安全度汛,大中型水库严格执行汛期调度运用计划,严禁违规超汛限水位运行。要求小水库“三个责任人”全部要在岗到位,强降雨期间,加密巡查频次,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度汛措施。

  水务部门还将密切关注河道水情,加强巡堤查险,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及易出险堤段等重要部位要提前预置队伍和物资,确保一旦出险,及时有效处置。充分发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此次降雨结束后,副热带高压将南退至长江流域,威海正式进入少雨期。威海还将结合实际,科学研判,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防洪安全前提下,统筹做好防汛和蓄水工作。”威海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表示。

  实施禁限航,船只提前进港避风

  本次大风降雨是开渔后的威海海域首个大风黄色预警天气。9月5日一早,刘公岛景区就发布通告,旅游船全天停航。

  “为做好海上恶劣天气防范工作,我们严格落实禁限航措施,要求海上旅游航线船舶禁航限航、浴场小艇上岸。”威海海事局刘公岛海事处处长刘威说。

  为应对此次降雨大风天气,威海海事部门重点加强在港、锚泊船、中小型船舶等船舶动态管控,强化大风影响前海上交通疏导,要求9月5日下午至9月7日白天,对施工船、吃水或操纵能力受限船舶、船长小于100米的货船及载运危险货物、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载运钢材等影响船舶稳性货物的中小型船舶实施禁航。

  9月4日下午,威海市海上搜救中心也发布海上风险大风黄色预警信息,提醒海上船舶船员关注恶劣气象做好大风防范工作,督促船只提前选择安全的锚地进港避风。

  “为做好大批渔船返港工作,提醒各船舶及时关注海上复杂交通态势,我们提醒船舶值班和瞭望、提前进行沟通联络注意避让,确保船舶安全,同时将于9月6日早8时到9月7日早8时对威海各港口实施全面交通管制。”威海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各海事部门正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确保遇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处置。

  维修加固安全隐患部位

  接到气象部门天气预报后,威海市住建局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立即通知各区市做好防雷、防风、防强降水应急准备工作,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等城市防汛工作。

  日前,各相关部门已对城市内的桥涵、河道、暗沟、涵洞、排水管网、道路设施、照明设施、园林绿化设施、高墙险崖等所有防汛设施再次进行全面检查,对存有安全隐患部位立即维修和加固,及时补充了防汛物资、检修防汛车辆,保证防汛物资、车辆关键时刻运得出,用得上。

  环翠区市政园林服务中心根据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组织了100余人的防汛队伍,严格落实雨中巡查和重点地段专人防守制度,低洼积水路段进行频繁巡查,对重要地段和区域实行专人防守制度,做到及时清理垃圾及淤塞物,疏通管道。

  另据了解,威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也立即启动恶劣天气应急处置准备工作,安排应急处置小分队待命备勤,确保随时能够出动应对汛情。

  设置警戒线,专人值守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新一轮强降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为此,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再次组织人员对全市现有的2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个进行排查,并密切关注雨情变化,必要时提醒风险地点周边人员撤离。

  在强降雨期间,威海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力度,确保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都有专人值守,以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对隐患点的应急防灾设施进行了隐患排查,检查多处警示牌的设置,确保能为来往人员提供明显的警示。

  目前,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及车辆已处待命状态,确保在险情发生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开展应急技术支援。相关部门对有滚落碎石等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了警戒线,保持来往人员远离,确保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