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文件库 > 【文件库】部门文件
  • 发文机关:威海市教育局
    • 主题分类:科技_教育
    • 文件类型:其他文件
    • 成文日期:2021-09-30
    • 公开发布日期:2021-09-30
    • 发文字号:威教基字〔2021〕8号
    • 所属单位:威海市教育局

    威海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威海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威教基字〔2021〕8号


    各区市教体局,国家级开发区教育分局,南海新区公共服务局,局属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省劳动教育工作要求,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威海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威海市教育局

    2021年9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威海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有关精神和山东省教育厅劳动教育工作要求,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建成一批优秀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造就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专兼职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健全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多方联动的劳动教育新格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形成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各区市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要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分散或集中安排,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小学其他年级和初中不少于3小时。劳动教育要确保课时独立,课程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统筹。普通高中要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劳动教育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2.科学设置劳动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前(后)一周定为“威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宣传周”,各学校每学年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设立集体劳动周(或每月设立劳动日),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社会劳动实践等形式进行。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内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要兼顾学校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以集体劳动为主,合理安排和组织学生走向社会。

    3.深度融合学科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教育要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态度、劳动安全、劳动法规知识的培养;中小学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教育要加强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创新精神、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要有效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开发开设劳动实践类扩展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制作实践。

    (二)探索新时代基于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体现问题驱动、知行合一、实践体验、感悟创新的劳动教育教学新模式,进一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开展问题驱动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启动实施威海市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课、优课等评选活动和有关劳动教育的课题研究等,积极宣传推广优秀课例、先进经验和做法等,形成一系列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

    (三)创造性开展劳动教育特色实践活动。

    1.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要统筹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学生能做的自己做。完善勤工俭学制度,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活动,进行设计制作、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报告会、展演、讲座等,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各学校要充分结合当地资源,自主开发家务劳动、职业体验、考察探究等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走进现代农业基地、生态庄园、企业、车间、商场、酒店等开展学农学工学商活动。

    2.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制定家庭劳动教育项目清单,主动督促、指导孩子完成家庭劳动任务,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劳动实践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自觉参与洗碗、洗衣、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年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充分发挥学校家委会和家长学校的作用,探索实施“家长创课”研发模式,推出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系列化课程,分享家庭劳动教育经验。

    3.充分发挥社会的支持作用。坚持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开发田园实践课程、职业体验课程、创客研究课程等劳动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体验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积极参与各级文明办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体验劳动的社会价值。鼓励威海市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基地、研学旅行营地(基地)等校外实践活动场所新建、改建、扩建劳动教育专题版块,研发劳动教育课程。

    (四)研制具有威海特色的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和实践指导手册。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我市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要求,组织专家和名师等,分学段、分场域研制编写《威海市中小学生劳动任务建议清单》和《威海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为学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实施提供指导。各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 1 次校园劳动技能和劳动创意成果展,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集中组织安排,将学生在劳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劳动技能和完成的劳动创意成果进行展示,强化学生创新发明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普通高中学生将成果和生涯规划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加快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市、区市教研部门要配备至少1名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员,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和培训,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指导。各中小学要在教研部门的指导下,“一校一案”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具体的学期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案等。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担任中小学劳动教育外聘实践指导教师。各学校要根据办学实际,明确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规范选聘程序,加强常规教学、师德和技能水平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等。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激励考核机制,分类完善评价标准,保障劳动课教师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支持推荐符合条件的劳动教育课教师参与威海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威海名师、省市优秀教师等各级各类评选。

    (六)健全完善劳动素养评价机制。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各中小学校要全面客观记录校内外劳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要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各区市和学校要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智慧教育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

    加强中小学学科考试命题改革,强化各学科试题与社会实际、与学生劳动生活的联系,突出对劳动价值观念和劳动实践能力的考查,逐年增加真实情境中劳动能力考查的试题比例。

    (七)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

    各区市要把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之中,因地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要加快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劳动场景,让每个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各区市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统筹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农村地区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镇地区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城区学校可与乡村学校联盟,共享劳动教育资源。加强对劳动实践场所开展劳动教育情况的考核管理,形成良性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以威海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荣成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乳山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为示范、以学校劳技室和实训基地为支撑、以认定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为支持的劳动教育实践体验立体化教育网络。遴选、培育一批市级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指导、改建或共建一批具有一定条件的劳动实践场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对劳动教育的理论、政策、发展规划、实施策略、劳动课教师专业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和专业指导与培训,将教科研工作与劳动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提高劳动教育的育人实效。各学校要认真进行劳动教育的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充分考虑本校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从“五育并举”的战略高度统筹制定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具体教学计划、评价方案等。要充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辩证处理好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群体劳动和个体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现实劳动(线下)与虚拟劳动(线上)、学校劳动和家庭劳动以及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

    (二)强化示范引领和宣传推广。

    通过先行先试、重点研究、总结提炼、典型推广等实施策略,积极创建各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打造一批劳动教育优秀示范学校,形成“区市有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格局。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要通过着力培育先进典型、定期开展成果展示、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等引领式教科研活动,加大优秀劳动教育成果的宣传和推广。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相关行业开展和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全方面支持、全过程推动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安全保障。

    各区市要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引导家长为学生购买人身保险,引导利用社会捐赠资金等设置劳动教育安全风险基金。学校要加强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人身伤害、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加强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

    (四)完善经费投入保障。

    各区市要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将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等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五)加强督导考核。

    将各区市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本级政府(管委)教育履职评价,作为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的重要内容。各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考评体系,重点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学生劳动实践活动、保障措施以及评价体系等的督导考核,引领学校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劳动教育水平。


    附件:1.威海市中小学生劳动任务建议清单

                2.威海市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标准(试行)


    附件1


    威海市中小学生劳动任务建议清单


    附件2


    威海市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标准(试行)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劳动教育工作要求,引导学生在劳动真场景、真任务、真体验中转变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根据《威海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我市实际,现就做好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标准:

    一、基地为适宜开展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的各类场所(包括威海市的企事业单位或合作社、示范基地、工厂农场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且正常运营2年以上。

    二、基地要坚持公益为主,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坚持教育至上,要以培养劳动情感、掌握劳动技能、发展劳动素养为核心追求。

    三、基地有一定的场地规模,能够同时容纳至少100名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年接收参加劳动教育实践学生数不少于3000人。全年接待开放能力不少于150天,且能满足全天候参观和实践需要。

    四、基地建设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既能体现传统劳动文化,又能展示现代农业、工业科技力量。

    五、基地基础设施齐全,具备能集中参观学习又能实际劳动体验的场馆。实践活动场所仪器设备按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安装、布置,设备、器材布置科学、规范、合理;危险区域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识。

    六、基地位置交通便利,环境良好,无化学污染。周边相关教育资源丰富,比如自然及文化遗产,农业、工业园区,满足实践教育拓展需要。

    七、基地具备自主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的能力,能够做到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满足中小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和实践的需要,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具有劳动实践教育效果测评制度,真实反应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情况。

    八、基地具有较为专业的学生接待团队和实践技术指导团队或专职教育人员,定期接受劳动教育培训,能结合劳动实践课程的要求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供有针对性、互动性和引导性的指导服务。

    九、基地生产(种植)管理采用国家、行业或者省市地方标准生产,有规范的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登记)获HACCP、ISO9001、ISO22000等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的一项或多项,并在有效期内。

    十、基地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基地要有健全的日常运营管理制度、风险防控预案和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基地(运管企业)社会信誉良好,近3年来没有受到各级行政管理(执法)机构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