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双招双引

威海营商行丨高新区政务服务“不打烊”,办事不用来回跑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1-09-24 14:27
点击次数:

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多领域打造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高新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机制、流程再造、压缩时限、优化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方位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

优化流程

政务服务“全时在岗”

“以往办理企业迁移手续要来回跑好几趟,我还担心办不完,没想到在这儿一次就办好了,真是太方便了,给你们高效便捷的服务点赞!”山东鼎力五金机械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近日,山东鼎力五金机械有限公司因经营需要,需将公司从高新区迁移到文登区,并申请企业名称、注册资本、住所等变更登记。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按照“一次办好”的要求,简化市内档案迁移手续,由登记机关内部流转代替以往企业在迁移期间往返提档的环节,实现市内企业迁移调档“一站式”办理。在此基础上,与迁入地登记部门通过数据共享、业务联动在网上进行“联动审批”,跨域办理了该企业的变更登记。

这是高新区“高兴办”政务服务的又一成效。高新区大力推行“和美政务、精致政务、高效政务”三大政务服务理念,打造“高兴办”政务服务品牌,着力让每一个政务服务的环节流程都能成为群众、企业获得感的“加分项”。

今年,高新区实行政务服务假期“不打烊”,在各办事区域设立值班窗口,提供预约办、网上办、延时办、24小时自助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实现政务服务“全时在岗”。创新推出了企业“掌上办”系统,大力推行“云勘验”,为企业群众服务144次,一次性勘验成功率95%,同时,在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增设智能终端自助审批设备,推进市场主体登记由承诺的半天时间办结压缩到现在的“秒批秒办”,让企业实现“就地办理”。

此外,高新区通过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把是否满意的“投票器”牢牢放在群众和企业手中,每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与工作人员均可评价,“差评”整改回访率达到100%,有效提高政务服务工作水平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今年以来,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满意度评价9000余次,满意度达到99.7%。

“真金白银”,兑现惠企政策

“我们企业属于高科技企业,但是关于传感器集成坐标对应方面的技术难题一直困扰我们,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教授能够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近日,在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楼会议室内,一场“技术红娘”推介会正在举行,园区十余家高技术企业负责人正与参会的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吉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企业技术升级方面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

土壤药品检测、电能源应用、打印机生产……推介会上,高校专家与园区科技企业观点激情碰撞,当场达成7项技术合作意向,为企业发展助力,也促成高校项目落地转化。

听企声、聚企智、解企忧,高新区不断营造透明可预期的优质营商环境。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也是省内同时承担该两项国家改革试点的唯一开发区,依托国家创新试点和政策鼓励,高新区今年3月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集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拿出真金白银的“惠企九条”,在智能及绿色制造、科技强区建设、互联网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助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今年,高新区又获批山东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专项计划试点、山东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2个省级先行先试鼓励支持,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融资扩张创造了更好软环境。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高新区“双创”工作得到国务院肯定,成为山东省唯一上榜的国家级开发区,获得国家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等重点倾斜。

为用足用好国家激励支持,高新区组织企业大力争取国家专项,其中,在电子信息、医疗器械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基础上,又通过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装)评定,为时尚设计制造行业企业打造了新的国家品牌;在国家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中,高新区争取扶持奖励595万元,支持企业个数和资金总数均居全市首位,切实让企业在发展中充分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

跨域通办

扩至8省60多个县市区

“我们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在省外开展业务,而且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公司业务量已经同比增加了15%!”近日,威海华通中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运营总监毕海臣高兴地说。

威海华通中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区一家从事高低压配电设备生产、安装企业。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急需开拓省外市场。不久前,毕海臣还在为异地办照犯愁不已:“比如说我们在海南海口有业务需求,需要跑到海口当地办理执照方面的事务。公司还准备在江苏淮安、河北邯郸等地注册,都要我们一处处跑。”

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了解这一情况后,迅速启动“跨域通办+帮办代办”服务,由“跨域通办”专窗工作人员提供“一对一”申报指导,并联系海口市和淮安市的登记机关,精准对接,实时解决该公司异地开办子公司的难题,最终企业在威海当地就收到了分别从海口市和淮安市邮寄来的两张子公司的营业执照,免去了企业奔波之苦。

异地办事要“奔波”,跨域通办来“解忧”。在“跨省通办”改革中,高新区已与上海、广东、江苏等8省60多个县市区达成政务服务合作协议,通过全程代办的方式打造“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协同联动、便利取证”的新模式,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面临的“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次数、减费用”五减要求,高新区通过事项整合、流程再造、信息共享等方式,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保障只进一次门、只跑一次腿。

在“一业一证”改革中,将一个行业所有审批事项信息集成到一张综合许可证,打造“一证准营,全省通用”新模式,共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637张,在全市开发区中位居第一。

与此同时,高新区在审批服务效能上把每个事项按最小颗粒度进行梳理,抠细节、提速度,建立简洁高效工作机制。推行建立“1小时企业开办”极速审批服务机制,企业开办由0.5个工作日内办结提速到1小时左右。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链条闭环办理”机制,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13个工作日,审批提速60%,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15支队伍

对企专业指导和精准服务

高新区今年组建了15支对企专业指导和精准服务队,建立了审批流动服务队、知识产权万里行、“项目管家”、诉求快速反应、降低企业涉诉成本等11项涉企服务机制,通过实地走访、组织座谈、电话沟通、项目现场对接等方式走访企业1654家,让政策和法律法规普及更加深入,不断扩大惠企知晓度,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针对在走访中企业反映的难点问题,高新区建立专项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涉企服务清单,各部门协调联动,合力攻坚,今年以来,解决了包括32家企业既有土地房屋产权合规认定、93家企业信用修复等在内的17个领域、24项典型问题,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助发展,展现优化营商环境的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