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威海营商行 > 工作动态

威海营商行丨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威海打出“智慧+信用”监管组合拳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1-11-21 13:25
点击次数: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规范的市场监管。近年来,我市以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为支撑,积极推动“系统集成、高效协同”监管,全市各相关部门以数据技术为支撑,持续深化监管机制创新,通过跨部门联合监管、差异化监管、非现场执法等手段,减少对企业的干扰,提升监管效能,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经营环境。

市市场监管局:

构建“大数据+市场监管”平台,打造智慧监管新模式

市市场监管局引入结构化大数据综合运用技术,构建“大数据+市场监管”平台,通过科技数据赋能、信用风险引领,全面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力推行跨部门联合监管制度,印发《威海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打破部门界限,对可纳入联合监管的事项,应纳尽纳。今年,依据该清单,牵头拟定了全市部门联合抽查计划共计94项,32个部门参与联合检查领域62个,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同时,抽查检查结果全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记于市场主体名下,实现行政执法检查阳光透明。

实施“差异化”监管。全面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通过建立结果运用、分类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制度机制,构建“信用监管+双随机”新模式,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风险等级挂钩。除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高风险行业外,对诚信守法企业实行“非请勿扰”诚信监管。在2021年度开展的企业年报和公示信息抽查等4项双随机抽查工作中优先运用“差异化”监管模式,对高风险企业抽查比例提高至90%,其中重大风险企业实行100%全覆盖抽查,对低风险企业抽查比例降低至2%,监管的精准性进一步提升。

探索“治本式”治理模式。坚持“减负、增效、防风险”的治理导向,对食品、特种设备等高风险行业,建立“红橙蓝绿”四色动态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市场监管”平台自动对存在高风险的企业、产品、设备进行分析研判,一旦发现“红色”,随即启动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对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化解。今年以来,已对19家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6大类高风险食品、6173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查处违法违规问题807个,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高风险企业,引入组织业务考试、全员培训等手段,对企业主要负责人采取说服教育、行政约谈等措施,倒逼企业进一步提高经营合规性。

市司法局:

打造涉企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新机制

市司法局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行监管新模式等手段,打造涉企执法新机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打造威海法治金招牌。

强化制度建设,为涉企检查提供法治保障。市司法局制定了《威海市涉企行政检查管理办法》,着重从行政执法涉企检查的原则、主体、范围、方式、程序等方面对涉企行政检查行为作出了系统性规定。通过制度建设,着力解决行政执法部门在对企业检查过程中产生的频繁检查、多头检查、不规范检查等问题,有效提升了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化水平,减少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

创新监管方式,提升对企业的监管质效。拉长“首违不罚”“首违轻罚”事项清单,拓展包容审慎监管的覆盖范围,在省级清单基础上,制定了《威海市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新增事项清单》,增加了涉及公安、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11个领域的121个事项,拓展了包容审慎监管的领域,最大限度地为市场主体提供宽松适度的发展环境。截至目前,我市共办结“不罚”“轻罚”案件9360件,减免行政处罚金额1112.16万元,充分彰显了行政处罚的教育和引导功能,有效缓解了对市场主体的冲击和影响。

多触角发现执法问题,全面提升监督质效。印发《2021年度行政执法监督计划》,将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情况列入年度监督计划。多途径拓展执法监督线索来源,建立了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平台的沟通协作机制,今年以来,共分析各类涉企执法方面的诉求557条,从群众的意见建议中主动发现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组织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共梳理近三年来行政机关被投诉举报的行政执法案件272件,发现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32个,提出各类整改措施100余条。对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了伴随式执法监督,将执法监督延伸到执法检查阶段,实现了对执法检查全过程的实时监督指导。

市发改委:

打造“办事先查信用”新格局,市场监管更精准

市发改委依托信用手段,推动形成了以加强行业“他律”和“自律”相结合为特点的精准化监管和服务新模式,把信用体系建设融入市场主体的监管和自律中,不断完善事前“清单化”承诺和核查、事中“差异化”监管、事后“规范化”奖惩和修复,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同时主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开展信用自治探索。

在事前信用承诺和信用核查环节,全面推进实施信用承诺和“逢办必查”制度。根据我市信用“应用清单”,筛选出34个部门(单位)的299个事项,将信用承诺、信用核查、信用报告等信用应用产品嵌入至各部门相关办事流程,形成了“办事先查信用”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已在“信用威海”网站上公示主动承诺、行业自律型承诺、审批替代型承诺、容缺受理型等各类承诺事项达244.8万余条,践诺信息11.7万条;累计信用核实1593批次,涉及企业和自然人等信用主体103217个。

在事中分类分级环节,主动拓展信用监管领域。推动全市21个部门在48个领域实施了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并将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到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工作中,作为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的依据,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

在事后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环节,将“信用核查”“联合奖惩”接口全面嵌入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工作流程,实现信用信息全流程查询。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6批次2.5万条红黑名单信息,累计通过联合奖惩系统实施联合奖励4125个、联合惩戒1712个。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发改委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主动走进企业、服务企业,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培训指导企业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长远发展。自8月份起,集中开展了重点企业信用修复攻坚行动,累计举办信用修复培训会8场、“信用进企业”专场1次。截至目前,已为995家企业完成了信用修复。积极与省发改委沟通对接,争创“省级企业信用管理试点”。截至目前,在全市确定了54家试点企业,引导其在员工、合同、供应商和客户等经营管理各方面,主动引入信用手段,并委托专业信用机构参与培训指导,为全省企业信用自治建设提供经验。(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万玉/文 纪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