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优质、高效的数据汇聚共享应用越发重要。近年来,我市以数据共享开放为支撑,深入推动大数据创新应用,充分发挥数据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中的支撑和驱动作用。眼下,不仅百姓的吃、住、行正在不断数据便民化,就连档案查询这种细节的惠民服务,也在不断进行着数字化、信息化改造,给市民、企业在档案业务办理上带来更多便利。
市民李女士(化名)在高新区初村镇双岛西山村有一处老房产,此前城区改造房屋需要拆迁时,她因无法提供房产所属权证明而倍感焦急。李女士从律师处得知,威海市档案馆保存有1951年的老房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电话联系市档案馆,通过工作人员查阅发现李女士所需要的老房产档案目前保存于市档案馆。
由于李女士家距离市档案馆较远,因此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建议李女士可去就近的任意一家综合档案馆,通过“威海市域档案信息馆际共享平台”提出档案查阅申请,就近办理查阅业务。
“以前查档案需要市民前往市档案馆,现在有了‘威海市域档案信息馆际共享平台’,全市7家综合档案馆全部接入,市民就近可申请查阅档案,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给他们提供了便利。”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表示,“馆际共享,一网查档”实现了档案馆之间信息共享互通,打破了档案信息“孤岛”的现象,开启了档案信息服务数字化、信息化、大数据的新时代。
“威海市域档案信息馆际共享平台”于2020年7月完成研发部署,8月上线测试,2021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上传有文书、图书、婚姻、职称、照片、房产等6大门类开放档案数据8.9万余条,威海市档案馆、环翠区档案馆、文登区档案馆、荣成市档案馆、乳山市档案馆、高新区档案馆、经开区档案馆等7家综合档案馆全部接入平台,至今已提供档案查阅线上服务500余人次。
“为提升档案便民服务效果,更好地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我们以‘整合资源、集约共享、综合服务’为理念,继续创新探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新方式,尝试在档案原文共享和数据传输上实现新突破。”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充分调研和技术分析后,一套采用数据封装、数据加密、电子签章、口令保护等技术的“威海市域档案馆际共享平台”应运而生,实现了全市各级档案馆开放档案线上查阅和控制使用档案的远程服务利用,达到“馆际互联、跨馆查档、异地出证”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完成控制使用档案的线上查阅和传输。
市档案馆的“威海市域档案信息馆际共享平台”建设,是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在全市各个领域的运用加速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周颖 通讯员 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