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今日威海

三链协同,威海“小巨人”加速奔跑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1-10-20 14:02
点击次数:

——聚焦“高度关注、着力解决”问题系列报道㊳

日前,我市腾森轮胎、双轮股份、天罡仪表等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围第二批国家重点支持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五位。至此,我市已有10家企业入选国家重点支持的“小巨人”企业名单。

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当前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面临创新力不足、人才制约瓶颈、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怎样实现突破发展?今年,着眼引导更多制造业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方向发展,我市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工程,通过“揭榜挂帅”等创新机制,引导企业深耕专业领域,着力打造一批细分领域“单打冠军”、产业链“配套专家”和技术创新“优等生”,推动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增强竞争力。

专精特新,灵魂在创新。当前发展形势下,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但对广大制造业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研发难度大、时间跨度长,仅靠企业自己探索,需要消耗大量成本,甚至影响自身正常运营。

如何破解技术创新难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市工信局充分发挥我市“1+4+N”创新平台的作用,带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从源头创新解决“卡脖子”等技术难题,助力企业掌握原创核心技术、成为“单打冠军”,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天力电源的成功案例正是如此。抓住汽车电源行业的发展新机遇,在市工信部门的推动下,企业与哈工大(威海)共同创立天凡电源科技公司,借助高校强大的科研能力,解决研发碰到的技术、人才瓶颈。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的第一批产品已通过验证并形成批量订单,预计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将新增2亿元。

有了政府“牵线搭桥”,“小巨人”企业的创新步伐更加迅速。2020年,全市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0%,平均研发人员占企业全部职工比重达到23%,平均持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高达12件。

“拳头产品”在握,怎样进入市场,实现创新成果的完整转化?面对企业产品的“推广关”,我市引导企业争取首台套保险补贴政策,减少产品的推广风险,为刚刚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再送一程”。

企业新近研发的粗煤泥精细分级降灰叠层细筛项目,成功入选全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10月9日,海王旋流器获得了一笔62.4万元的保险补偿资金。“保险的作用,相当于政府为企业产品出具的‘质保金’,有助于企业资本回流,加快产品应用推广。”市工信局工作人员介绍。

面对眼下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市场供需紧张的现状,我市还组织船舶、电机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配套对接,将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发展亮点“连点成线”,帮专精特新企业拓展发展的“朋友圈”。

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协同发展,正推动更多企业在专精特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目前,全市已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5家,全市工业增加值率、营业收入利润率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记者手记

靠前精准服务,推动“特长生”快成长

中小企业怎么抓?先进制造业怎么发展?我市越来越多全国、全省重点“小巨人”企业的加快涌现,正契合了全市近段时间的有效“解法”:以优质服务推动产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方向延伸,推动企业尽快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要素在于人才个体及其组合团队。今年,我市推出“揭榜挂帅”制度、帮助企业对接创新平台等等,一系列“组合拳”连续发力,都是聚焦企业创新这个关键问题,发挥政府部门优势,协助“特长生”企业借力“智慧大脑”,快速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创新全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小巨人”企业虽强,但并不是没有发展痛点。相关部门不仅要在政策扶持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给予一定倾斜,更要进一步找准“园丁”的角色定位,靠前服务解决具体问题,引导更多中小企业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点燃创新热情,形成“企业冲锋、政府压阵”的良好氛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