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府常务会议解读专栏 > 解读评论

到2020年 我市将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打个电话,家庭医生服务到家

◎记者 王璐瑶 通讯员 孙进平

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医生开始走进市民家中,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昨日,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日前我市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8年,全市签约服务覆盖率城市、农村分别达到30%和65%;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其中残疾人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3%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签约居民满意度达到80%以上。

根据《意见》,2018年至2020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签约服务机制,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和医保经费的双重“守门人”格局基本形成。

家庭医生主要由全科医师承担

对于环翠区竹岛街道办事处陶家夼社区居民连会珍来说,今年她签约的家庭医生服务,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只要一个电话,家庭医生的服务就会送到家里,这使得她对于全方位的健康服务有了新的理解。“家庭医生团队都是由专业的医生为我们进行规范的健康管理,又创新了基层医疗的服务模式。”连会珍说。

根据《意见》,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师(含助理全科医师、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和注册第二执业地点全科医师)、具备能力的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和乡村医生等。其中城市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师为主,农村以全科(助理)医师或具备签约服务能力的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为主。随着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家庭医生逐步过渡到主要由全科医师承担。

签约服务原则上采取团队服务形式。家庭医生与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共同组成家庭医生一级团队,为签约的健康居民、病情稳定的患者提供基础和初级服务。签约服务人数与签约家庭医生团队配比原则上不超过3000:1。

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等重点人群

前不久,临港区黄岚卫生院组织了“家庭医生入户义诊”活动,黄岚卫生院医务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去到签约居民家中,为他们进行免费查体、看诊。随着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大,一些重点群体正逐步纳入服务范围。

《意见》要求,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及慢性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现阶段要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康复期、冠心病康复期、恶性肿瘤康复期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治疗、护理、康复和健康管理服务的慢性病患者及其他有签约服务需求的居民为主。

家庭医生签约原则上以服务对象个人为单位,每位居民在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期只能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多人同时签约时,应选择同一家庭医生一级团队或以该一级团队为核心的二级、三级团队。在已组建医疗联合体或医疗机构延伸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地区,可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之间的“1+1”或“1+1+1”的机构组合签约模式,签约居民在机构组合之内根据需求自行选择机构就医,并逐步过渡到基层首诊;在组合之外就诊应通过家庭医生转诊。

家庭医生服务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政策

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是市民关注的重点,根据《意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主要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资金保障水平、医疗消费水平的发展,适时提高收费及补助标准。

《意见》要求,推进医保门诊慢性病政策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将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定点机构范畴。推动医疗联合体医保总额付费试点,实行医疗费用总额控制和弹性结算办法,完善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可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衔接。适当提高门诊统筹最高支付限额,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

此外,我市将推进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二级以上医院指定科室对接家庭医生向上转诊服务,并将辖区居民在本院门诊和住院诊疗信息下转到签约机构;通过投放挂号机、提前预约挂号时间、预留床位等方式,将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号源、住院床位提前优先分配到辖区家庭医生团队和签约居民。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搭建签约服务平台,提供在线签约、健康管理、咨询交流、预约诊疗、健康档案查询、诊疗报告反馈、非基本药品配送和健康信息收集等服务。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