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环境资源与能源节约 > 生态威海 绿色发展 中央环保督察专题 > 媒体报道

中国环境报: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 2017-09-13 16:51
点击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尤其是“两山”理论,为破解发展和保护的矛盾、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指明了方向。 

  吉林省自然资源丰富,东部长白山地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中部黑土地是国家重要粮食基地,西部湿地和草原资源丰富。但是,由于长期以牺牲土壤环境为代价,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耕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逐渐积累,农业污染开始显现。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年复一年的土壤消耗中,农民收入并没有显著增加。因此,在实践中如何破解发展和保护的矛盾,让生态优势转化成为经济增长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近日,笔者对吉林省某现代农业公司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情况进行了调研。该公司通过打造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兼顾公司发展、社会贡献、农民受益、生态环境改善的协调发展之路,很好地践行了“两山”理论。 

  求生存,走有机农业发展之路 

  某现代农业公司原来主要从事西洋参种植产品粗加工和产业技术推广工作。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重新选择。在经过调研后,企业选择了在东部山区做有机蓝莓项目,原因是:长白山是蓝莓原产地之一,有区位优势;种植蓝莓是高效生态农业,可发展成有机产品;有机蓝莓及其制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公司在发展初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政府保护水源地的红线不能碰;二是因环保与发展的矛盾,导致当时公司基地所处地区社会矛盾突显;三是农村、农业污染问题一直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面对这些问题,公司选择了有机发展之路。为了保证蓝莓的品质,公司对所建设的基地坚持不上化肥、不用农药,按照国家有机食品生产的管理要求度过了3年土壤转换期,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经过几年建设,又被环境保护部评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以有机理念,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是环境保护部推动建设生态有机农业的一种模式,对创建基地单位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生产过程必须要采取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不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生物安全风险。为此,此企业以有机理念经营公司基地,主要做法是: 

  第一,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抓手打造“青山”。蓝莓是国家林业局实施天保工程认定的退耕还林生态林主要树种之一。公司经过多年经营,在水源保护区内种植3000亩蓝莓,等于增加了3000亩生态林。不仅绿化了青山,而且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现象,保护了水源地。以有机管理手段经营公司生产基地,每年使用自制的专用生物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让原来贫瘠的土地成为永续利用的良田。 

  第二,以循环经济为手段保护“绿水”。为确保产品加工不对水源保护区产生污染,在省市环保部门的帮助下,建厂之初就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了大型“沼果加”循环系统,即利用大型沼气处理企业加工过程中的蓝莓果废水和农业废弃物,实现了废水零排放。不使用农药化肥,每年利用附近农村畜禽粪便制作生物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用自然法则处理害虫,用生物制药处理植物病虫害,对保护当地水源起到了极大作用。 

  第三,以有机文化理念树立企业文化品牌。公司建厂之初就教育职工从不毁坏周围的一草一木,园区周边的一草一木企业员工都会精心打理,顺势形成景观,让人感悟到自然之美,也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的一大景点和对外宣传教育的基地。 

  多年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一是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带动农村经济、社会与环保协调发展。公司有效整合了土地、资金和人力资源,打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受承包期时间结点的限制,带动当地900人就业,仅工资一项人均增收12万元。二是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农民致富。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结构和经营方式,采取与农户联营的方式。从农户方面看,这种合作方式每亩增收2117.17元,远高于市域农户平均收入的382.83元。由于公司与农户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关系,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实现了公司适应性管理目标,解决了当地因贫困上访等造成的社会矛盾。三是协助政府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公司壮大后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帮扶当地一些贫困村,通过种植蓝莓实现了精准扶贫。 

  放眼未来,让绿水青山变成更多金山银山 

  建设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让公司找到了发展方向,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方面还要做更大的文章。例如,未来计划在当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展环水有机农业。建设蓝莓收储和加工基地,通过延伸产业链,向保健品、医药产品进军,实现蓝莓高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该公司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历程,给各地践行“两山”理论树立了样本。对此,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要求规模经营,大宗作物2500亩以上,土地集中经营管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公司带农户的方式,可以解决农民土地流转、入股等问题,由公司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其次,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要求以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等环境友好方式进行生产,可以解决周边农村的畜禽粪便污染和秸秆综合利用,改变基地和周边生态环境,保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大多选择在边远农村地带,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作业比较多,可以带动落后地区脱贫。 

  第四,有机食品基地的产品是安全食品的品牌,其附加值高于普通粮食作物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品牌效应极强,可以在发展中扩大、延伸产业链,进而成为一个地区的品牌。 

  第五,一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就是生态经济、生态理念的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基地,对于提高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很好的带动和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