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环境资源与能源节约 > 生态威海 绿色发展 中央环保督察专题 > 媒体报道

威海日报:合力攻坚 守护碧水

文章来源:威海日报
时间: 2017-08-23 09:44
点击次数:

依山傍海的威海,沿海分布着185个岛屿和美丽的沙滩,境内散布着众多温泉,山、海、河、滩、岛、泉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滨海风景。这些都得益于我市对水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威海市多措并举,合力攻坚,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管理方面下大力气重拳整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海蓝蓝、水清清”的美丽威海保驾护航。

治水 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城市品位

流经荣成市区的沽河水草茂盛,清水粼粼,成群的水鸟在堤坝上停驻,或是水中觅食,犹如一幅意境优美的水墨画。

在荣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位于沽河下游的污水入海口,一股湍急的水流从排污口排出,在礁石上溅起白色水花……记者注意到,排污口不远处有几个市民正在用网捕鱼,大桥上还有人在钓鱼。

在威海,这样良好的水生态在各大主要河流沿岸随处可见。集中整治工业污染源、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城郊河道综合整治及穿村过镇小河道整治……近年来,我市累计治理河长196公里,创建3个国家级、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

在不久前下发的《2017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中,威海市明确提出水环境突出问题攻坚目标:到今年年底,纳入“水十条”考核的河流断面达标率100%;消除劣Ⅴ类水体;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稳中趋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100%。

守护青山碧水,威海在水污染防治上毫不放松,各区市各部门开启雷霆行动,合力攻坚——住建部门开展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畜牧部门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水利部门开展了穿村过镇小河道治理工作;交通运输部门制定了《威海市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环保部门开展了“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治理调查……

作为沿海城市,我市在综合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上下功夫,对辖区内向河流、水库、渠道、海洋等水域排放污水的排污口开展全面排查,建立清单,分类提出处置措施,切实封堵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年底前,全面封堵非法设置的入河入海排污口。

位于东部滨海新城的逍遥湾国际海水浴场今年7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之前这里是一片破旧的水产养殖区,这是我市海岸线整治的亮点示范工程。

近几年,我市先后投入资金30多亿元,实施了九龙湾、刘公岛等40多个整治修复项目,累计修复岸线70余公里、沙滩近30万平方米、植被近10万平方米,海岸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立了塔岛湾、海西头等7处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保护区面积达到4万多公顷,有力推动了近岸海域沙滩养护、还滩还海,恢复海岸自然属性,确保海水水质持续改善。

兴水 解安全饮水之忧,让水造福于民

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高品质的自来水,这对于文登区高村镇汤东村的村民鞠清湖来说,一年前还是奢望。然而,随着高村镇规模化供水工程的投入使用,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根据市政府部署,我市将利用5年时间大力推动农村规模化供水,通过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化供水工程、城区供水管网延伸、单村供水改造等四大类工程,新增受益村庄1885个,其中规模化集中供水村庄1299个。通过开展同源、同网、同质供水,切实提高规模化集中供水村庄比例,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彻底解决单村供水水量不充足、水质不稳定问题。

我市累计投入资金2.81亿元,实施8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在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环翠区组建县级农村水质检测中心。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让水造福于民,是我市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惠民核心。我市还编制公布《威海市水功能区划》,大力清理整顿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网箱养殖、垂钓、排污等行为,水源地及水功能区水质向社会公开并定期发布。

同时,我市对重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边建设保护性围网3.2万米、设立标志牌40余块,在重要水源地张贴警示告示200余份;制定实施水源地保护全天候巡查制度,每月对全市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并通报,近几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我市对城区290多家取用地下水户逐一登记造册,实行统一收费、集中管理。制定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一系列工程措施,使地下水超采区面积逐步减少,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管水 落实管理制度,守护生命之源

全面落实“河长制”后,经区崮山镇邵家庄村村委主任邵天成又多了一个身份——皂埠河邵家庄段河长。“我小时候在这条河里游泳,对它很有感情。当时村级河长一落实到我身上,就觉得责任重大。”邵天成表示。

从遍布的杂草、垃圾到今天的美景,皂埠河邵家庄段的改变得益于“河长制”的实行。“河长”邵天成在上任之初对河段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后,发现随意乱倒的生活垃圾和河道愈积愈厚的淤泥,使得原本就不宽阔的河面越来越窄,河水也不再清澈。“担任河长以后,我就下定决心要清理好这条河,让这里的河水重新清澈起来。”邵天成说。

于是,皂埠河邵家庄段的清淤工作从6月中旬开始,持续了17天,清运淤泥、杂物等近1000车次,共清理淤泥5000余立方米。

让受污染的河湖变得清澈,让断流的河湖再次流动,如何建立河流管理长效机制?为此,今年我市出台《威海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考核办法,落实市、区、镇(街)、村4级河长2564名,初步构建起责任明确、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

为提升饮用水源地、河流、近岸海域水质,我市出台了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等系列政策,加强陆源、海源综合治理。2011年以来,制定出台了5个水资源管理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首部涉水地方性法规《威海市节约用水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公布实施。

这些规范性文件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安排部署,初步建立起市、县两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

海洋管理方面,我市对围填海项目严格审查,优化工程平面设计,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岸线、控制人工岸线、限制顺岸平推式填海。近几年先后节约自然岸线4000多米,减少占用海域近万亩,自去年以来一直保持自然岸线“零占用”。对海洋工程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近几年全市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

如今,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超过60%,远高于全国40%的平均水平;近海海域水质达标率100%,是全国海水水质最好的区域之一;2013年被国家海洋局授予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