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环境资源与能源节约 > 海洋督察在山东威海专题(归档) > 督察动态

【海洋督察专题】蓝色经济 绿色发展

文章来源:威海市保障国家海洋督察工作协调组
时间: 2017-12-04 10:17
点击次数:

蓝色经济 绿色发展——威海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海洋文明建设

(记者 杜晓莹)去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1124亿元,对GDP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海洋与渔业已成为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我市正由传统海洋大市向现代海洋强市稳步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开创蓝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高点谋划

全方位推进海洋开发保护

今年6月,威海获批国家“十三五”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将直接获得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为期两天的现场评审中,我市综合成绩名列第一,同批入选的还有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圳市、宁波市。

一个地级市能从13个申报沿海城市(区)中脱颖而出,这和我市高起点打造的战略布局密不可分。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大海洋”理念,加强顶层设计,长远布局谋划,推动发展要素和创新资源向海洋领域集聚。

开发保护,规划先行。按照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思路,2004年,我市编制了《威海市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将全市海岸带全部纳入规划范围,确定了“阳光海岸”“自然海岸”“发达海岸”的规划目标。时隔4年,全国首个地级市出台的《海洋环境保护规划》也出自我市,“海洋伦理”和“海洋道德”被写入威海厚重的“海洋词典”,威海经验在全国推广。

15个海洋园区的4个列入全省首批海洋特色园区,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了构建海洋经济的新兴增长板块,我市还打造了海洋生物医药等一批特色园区。

这些园区将海洋开发与重点区域开发紧密结合,与拓展对外开放格局有机融合,对加快推进东部滨海新城等重点区域开发、推进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转型升级

形成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

在市中心的威高广场办公楼,有一家银行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全国首家以支持海洋经济发展为特色的民营银行,也是全省首家民营银行——蓝海银行。

蓝海银行“花落”威海,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市开创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决心和气魄。坚持产业强市、多业并举,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每年市级财政统筹1亿元的专项资金,引导海洋产业加快改造提升。

为了引导养殖由近海向远海拓展,我市开展了近海养殖整治规范行动,清理近海养殖20多万亩。同时,我市还科学划定养殖海域,合理确定养殖密度,大力建设现代海洋牧场。目前,威海已建成23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海洋牧场规模达到120万亩,海洋一产实现了向高效规模型升级。

“腌晒冻煮”曾是我市海产品加工的代名词,为了改变产量大、效益低、污染重的生产方式,海洋二产必须向环保集约化转型。为此,我市陆续关停取缔了600多家小散的海产品晒场,将189家鱼粉厂重组整合成61家规模型企业,600多家冷藏厂全部建设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并接入市政管网。

“一渔”变“多渔”,我市推动海洋产业向多业融合式发展,打造“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的黄金海岸。依托丰富的岸线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我市已建成了13处4A级以上旅游景区、11处海水浴场、21处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4处休闲渔业公园和一大批渔业特色小镇,海洋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实现了深度融合。

严格管理

推进科学用海生态用海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海洋资源越来越有限。我市坚持腾出有限的资源,实施集中集约用海,发展优质海洋产业,最严用海项目审查制度由此形成,由市海域使用审批领导小组主导,严把用海项目入口关。

截至目前,我市已先后否决不符合区划规划、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投资300多亿元,2012年以来,全市获批围填海项目用海31宗,总面积484.5公顷。

同时,我市还加强用海项目跟踪监管,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围填海项目用海跟踪监测频率从2012年的13次增加到2017年的182次,全市累计对56宗用海项目开展了583次动态监视监测。

不断加大执法巡查力度,为我市海洋开发秩序保驾护航。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海岸带执法巡查管理办法》,形成了“日常巡查+重点布控+技术监控+协管员”四位一体的执法监控体系。2012年以来共查处非法围填海案件48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