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环境资源与能源节约 > 海洋督察在山东威海专题(归档) > 督察动态

把最好的岸线还给自然

文章来源:威海市保障国家海洋督察工作协调组
时间: 2017-12-02 10:38
点击次数:

把最好的岸线还给自然——威海市坚持保护优先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威海日报(记者 杜晓莹) 因海得名,依海而建,借海而兴,临海而美。天蓝蓝、海蓝蓝的生态优势让威海的海滨旅游风景独好。每年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趋而来,只为能徜徉在这片美丽纯净的威海蓝里。

把最好的岸线还给自然,把最美的海景留给市民。建立完善规划体系、科学保护修复海洋环境、严格海洋环境监管……我市坚持保护优先,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目前,我市海洋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60%以上,是全国海洋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在今年环保部对外发布的《2016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中,海水浴场水质均为优的共有4个,其中就有威海国际海水浴场。

实行最严格保护措施,建立7处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

2014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沙滩保护管理办法》,由政府出资建立专业管护队伍,加强对沙滩资源的保护;今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海岸带保护条例》地方立法,要求全市停止受理一切占用自然岸线的围填海项目用海,禁止房地产开发、工业建设等一般项目占用海域……一直以来,我市都把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作为海洋工作的首要前提,对海域、海岛、海岸线实施最严格的保护。

沿双岛湾向东近10公里的海岸线上,是景色秀美、生态多样的小石岛。2011年,小石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成立,重点保护对象包括小石岛、娃娃岛等多个岛屿。

6年多过去了,在今年8月我市启动的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专项检查中,小石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整体状况依然良好。这得益于我市对生态脆弱区、禁止利用区实行的最严格保护措施。

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小石岛、刘公岛、大乳山等7处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建立了30多处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原良种场,各类保护区总面积达到4万多公顷,有效涵养了海洋生态资源。2013年,我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物种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好坏最直观的考量标准。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在国内最大的种群越冬栖息地。海驴岛上,每年4月到10月,数以万计的黑尾鸥等海鸟在岛上孵卵育雏,近2000只世界级珍稀鸟类黄嘴白鹭在这里繁衍生息。

48个生态修复项目,修复海岸带70余公里

初冬的威海,天朗气清,东部滨海新城一片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景象。以碧波荡漾的逍遥湖为中心,一个蓝色生态板块逐渐显现。这里也是我市蓝色海湾修复整治工程的核心地段。

现在多好,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听说里面还要建一个湖心岛,坐着船到岛上吹着风,赏着海景,想想都很惬意。正在逍遥湖畔散步的市民邹秀英说,这里最早是一片荒滩,后来建起了虾池子,旁边还建有小砖房。

修复整治区域主要包括逍遥湖面及逍遥河成龙线至逍遥港段岸线,总投资7.41亿元。计划对7400米护岸整治、修复,形成总长约8980米的生态护岸。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蓝色海湾修复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滨海湿地植被种植和恢复、污染防控、海岸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四部分内容。

随着城市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部分海湾功能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针对这种现象,我市积极修复遭到破坏的岸线资源,大力实施蓝色海湾”“生态海岛”“黄金海岸等修复整治工程,先后以九龙湾、刘公岛等48个生态修复项目为支点,吸引社会各界投资30多亿元。

目前,我市已累计修复海岸带70余公里,整治沙滩1500多亩,修复整治近岸湿地1万多亩,植被60万平方米,清理垃圾60万立方米……有效增强了海岸带生态承载能力。

建设人工鱼礁7万多亩、海底牧场30万亩

为了有效保护和遏制近海资源退化,我市还通过人工鱼礁建设、海藻海草移植增殖、渔业苗种底播放流等综合性措施,不断加大海洋渔业资源修复力度,增加海洋生物资源量。

823日下午,来自乳山的三艘钢质渔船和经区的16艘木质渔船,在威海东海造船厂完成报废拆解。这只是今年我市将400余艘渔船拆解沉礁工作的一部分。

在拆解现场,验船师一直在进行严格检验。为保证渔船对海洋环境不造成污染,渔船发动机、螺旋桨等机械都要拆除,机舱也需要彻底清污,经过严格审核达标后方可沉入海里,用作人工鱼礁。为保证人工鱼礁的质量,还在渔船左右舷侧吃水线以上部位进行打眼切割,使礁体通透。

船体沉礁,特别是钢壳船体寿命长,船体形成天然内部空间。相当于在海底为鱼类建个钢架房。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我市已累计建设人工鱼礁7万多亩,在全省规模较大,其中船体沉礁已达1万余空方。

圆斑星鲽俗称花斑宝、花里豹子,海捕的圆斑星鲽价格高达每斤140元。近年来,因捕捞强度高,圆斑星鲽资源严重衰退。今年9月,41.2万尾圆斑星鲽苗种入了塔岛湾海域,这也是我市首次开展该物种规模性增殖放流工作。

此外,在今年长达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期间,我市共计增殖放流量达16亿单位,主要种类包括对虾、海蜇、梭子蟹等,其中海蜇增殖放流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放流渔业苗种90多亿单位,建设海底牧场30万亩,丰富了我市海域的海洋物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