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7日─18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工作会议,动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业战线的干部职工,克服市场疲软、资金紧张等困难,促进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2月
3日
△市政府召开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研究1990年的政府工作。指出:要把稳定做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尽快适应新的计划体制要求,切实搞好全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要抓好关键措施,确保农业有一个好的收成;保持工业生产的持续增长,确保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年内要使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尽快发挥效益,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
9日
△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要求党政机关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切实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保证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干部下基层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切忌一哄而起;要踏踏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坚决压缩会议,大力减少文件、简报,使领导同志腾出更多的时间下基层;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认真阅处和接待人民来信来访。
17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发动市区党政军民一齐动手,大干100天,建成国家卫生城。
25日─26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第三次外向型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全市近两年来外向型经济工作的形势,确定了今后的指导思想、计划指标、发展策略和指导原则。会议提出:在经贸合作对象上,要坚持以韩国和港、澳、台为重点,广伸触角,全方位开拓;在引进项目选择上,要坚持以技术先进型为主,出口创汇型为主,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在利用外资的形式上,要坚持以老企业嫁接为主,三来一补、国际贷款、中外合作同时并举;在出口创汇产业上,要坚持以创汇农业、创汇工业为主,兼顾其它产业;在对外贸易方式上,要坚持代理贸易、直接贸易、边境贸易、民间贸易并举;在出口创汇企业上,要坚持发挥乡镇企业生力军作用,积极鼓励和扶持其出口创汇的六条原则。稳定和完善吸引外商投资、鼓励外贸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奖励等三条政策。
3月
23日─24日
△市委召开市县党员领导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召开的省市地党员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研究落实措施,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发展全市政治、经济的大好形势。
27日
△市委、市政府转发市公安局《关于集中开展"除六害、挖团伙"专项斗争行动方案》。这次专项斗争,坚持"稳定是当前压倒一切的大局"的方针,打击的主要矛头是对准屡教不改的"六害"分子和犯罪团伙;坚持党委领导,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打击与治理相结合。
31日
△威海市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
4月
14日
△市委、市政府转发市科协《关于进一步强化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组织, 巩固发展科普服务实体,集中力量推广普及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加强科技培训,开展以"学科学知识、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创建科普文明村镇活动。
19日
△省丝绸公司同意市丝绸公司由地方性公司改为省丝绸公司的直属公司,分管威海市蚕茧丝绸生产、经营和外贸收购业务。原由烟台市丝绸公司管理的威海市辖区内的蚕茧丝绸业务,移交给威海市丝绸公司管理。
23日─28日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分别审议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威海市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决议、关于威海市198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决议、关于威海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决议。补选姜成玺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德惠、张岱基、夏树威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增选由学志、曹和濂为市政协常委。
29日
△省政府对在1989年人口目标管理中达标的威海等七市授予"人口目标责任达标先进单位"称号并予以奖励,给予威海等两市一等奖。
5月
1日
△荣成市遭受暴风巨浪袭击,风力7─8级, 阵风10级,最大时11级,并伴有中到大雨。据统计,死亡渔民2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3亿元。其它三县市区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4660多万元。
3日
△中共山东省委以鲁任[1990]21号文件通知:省委批准,吴隆江任中共威海市委副书记,焉荣竹、王曰銮任中共威海市委常委。
9日
△市委、市政府转发《威海市文明单位管理意见》,对文明单位标准、评选与命名、表彰与奖励、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作出规定。
16日
△市委举办第一期党建理论学习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总结党建工作的经验,研究党建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搞好党建工作的措施。
18日
△市委书记办公会议研究书记的分工问题。李太启主持市委的全面工作,兼管干部工作;李文全除协助李太启抓市委的全面工作外,主要是主持市政府的全面工作;李仕恩分管政法工作,并负责接待老同志(包括军队);吴隆江分管党建、群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31日─6月1日
△中共威海市第九届委员会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 实施意见>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决议》, 对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作出了具体部署。
6月
5日
△市政府发布《威海市征收土地荒芜费暂行办法》,规定:凡造成土地荒芜两年以下(含两年)的,粮田、油田每年每亩500-800元,菜田、果园等其它收益较高的经济田,每年每亩1000-1500元,其它土地(有效益的非耕地)每年每亩200-400元;非农业建设用地荒芜按上述标准收费;农业种植用地,荒芜一个作物周期的按上述标准减半征收,荒芜两个作物种植周期以上的按上述标准全额征收。
9日
△国家科委、山东省政府、威海市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同创办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协议》,规定,开发区近期先开发土地20公顷,今年首批进入开发区的高技术项目有X射线象增强器、多功能单双面小型胶印机、高效双U型节能新光源、高速传真机等。
17日─19日
△全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威海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全国爱卫会主任李铁映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致词,李文全市长介绍了威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经验。开幕式上,全国爱卫会考核鉴定专家组宣布了对威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结果,全国爱卫会命名威海市为“国家卫生城市”。
17日─7月17日
△全市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阴雨天气, 连阴雨18天,先后降雨9次,累计降雨量达265.3毫米,比常年同期多131.8毫米。面对严峻的天气形势,全市人民迎难而上,昼夜奋战,打了一场千军万马"龙口夺粮"战。经过10多天的苦战,终于把丰收的小麦拿到手。全市2.5万亩小麦总产达到69.7万吨,单产达到324公斤, 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11%,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18日
△市政府印发《威海市吨粮田科技开发方案》,要求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科技成果推广:一是作物良种和提纯复壮技术;二是间作套种技术;三是培肥地力和配方施肥技术;四是保护栽培及增产菌应用技术;五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7月
7日
△市政府发布施行《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地方性行政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的规定》和《威海市地方性行政规章备案审查暂行规定》。
11日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批准,石岛海关正式对外办公并举行开关典礼。
18日
△交通银行威海支行举行开业典礼,市委书记李太启、交通银行青岛分行总经理宋岩等领导出席了开业典礼。该行于1989年11月13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始筹建,隶属交通银行青岛分行。
△市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关于契税征收的政策规定和实施意见》,对契税征收范围及税率、优待和减免、罚金和滞纳金等作出规定。
21日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省长赵志浩来威,检查了米山水库防汛工作,出席了全省高校工作暑期研讨会和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听取了市委、市政府关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情况汇报。
8月
3日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来威海市视察。
10日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省委常委、秘书长马仲才和市委书记李太启等陪同下,考察了威海市部分农村和厂矿企业,对威海市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8日
△省政府批准将威海市电力工业公司的供电部划归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28日─29日
△山东省政府在我市召开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场办公会。山东省副省长高昌礼、马世忠主持会议,省直13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威海市委书记李太启、市长李文全等出席了会议,国家科委火炬办公室、火炬高技术开发中心的负责同志到会指导。
9月
15日─16日
△威海至仁川海上客货运输航线首航仪式隆重举行。首航船只"金桥轮"于15日17时由仁川港启航,16日10时抵威海港。韩国来威客人123名。实现通航,是与韩国扩大经济贸易与技术合作的新开端。
19日
△威海市"亚运之光"火炬传递交接仪式和"亚运圣火燃遍威海大地"火炬点燃仪式,在环翠区体育场隆重举行,市党政军领导及干部、工人、学生、解放军、各界群众6000多人参加火炬交接仪式。
24日
△威荣公路改造工程竣工,全长37.09公里,路基宽15米,柏油路面宽13.5米,设计通过能力为每昼夜5000辆次,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工程历时21个月,总投资1791.5万元。
30日
△市政府发布《威海市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地表面或地下的一切矿产资源均属国家所有,不因其所依附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手段侵占和破坏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采经营一律实行许可证制度;矿产资源实行有偿开采经营、有偿使用。凡在威海市所辖区域内进行勘察、开采、经营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规定。
10月
6日
△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来威主持召开全国旺季信贷资金管理工作会议。山东省省长赵志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周正庆、市委书记李太启、省人民银行行长赵军成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10日
△市委在威海剧院召开市直机关干部大会,市委书记李太启作赴苏南地区学习考察报告,号召全市学习苏南经验,加快开放步伐,振兴威海经济。市五大班子领导、市直部门科级以上干部、经济工作部门全体干部、市直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共900多人出席了会议。
25日
△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与福建省漳州市、河南省濮阳市结为友好城市。
11月
15日
△市委印发《关于在全市农村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的意见》。决定从12月开始,集中3个月的时间,在全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这次社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深化农村改革,繁荣农村经济。
28日
△威海市举行桃威铁路奠基仪式。该铁路西接兰烟铁路桃村站,东至威海环翠区蒿泊镇,全长138.1公里,共设14个站,概算总投资2.2亿元。桃威铁路建设,对于缓解胶东半岛特别是威海市运输紧张局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有着重要意义。
30日
△由省计委、建委、航管局批准,投资3569万元扩建的威海港万吨级码头竣工投产。山东省副省长张瑞凤、国家交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叶汇、交通部工程管理司副司长邹觉新、威海市委书记李太启等为竣工投产彩了彩。该工程于 1988 年5月4日开工扩建,1990年11月29日正式通过检查验收。投产后,威海港现有码头泊位将增至6个,年新增货物吞吐量60万吨。
12月
15日
△市政府印发《威海市企业技术改造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规划,技改项目的审批权限、设计与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及效益考核、监督与奖惩,引进项目管理作出规定。
26日
△经山东省广播电视厅以鲁广厅地字[1990]第6号文件批准,威海市有线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自办节目2套,转播节目7套,网内用户5000 户。1993年8月,经广电部批准正式设立威海有线电视台;1995年8月,在省内首家与中央卫星电视传播中心签约, 购买了中央四套加密电视节目的转播权,于12月8日正式播出;到1996 年底入网户数达到45000户。
27日─29日
△市委召开全市三级干部会议,回顾总结1990年工作情况,安排部署1991年工作任务,提出我市要在"八五"期间奔向小康。会议确定实现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占有国民生产总值3000元,其中农村的基本标准是,农民人均占有农村经济净收入1500元以上,人均生产性纯收入1000元以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社会福利事业都有较大发展。指出1991年是"八五"计划的起步年,必须抓住机遇,迈好第一步。农村要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重点,扎扎实实地向小康目标迈进;工业要以技术改造为重点,实现速度、效益、后劲、创汇同步增长;对外开放要以韩国为重点,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局面;乡镇企业要以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为重点,继续加快发展步伐;流通工作要以扩大销售为重点,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科技工作要以建设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带动和推进全市科技进步。
30日
△威海市被国务院评为1990年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此前,1989年、1990年的夏粮生产受国务院嘉奖。